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论著_内科感染研究

  • 门诊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张文胜;李道平;黄浩;吴娜;

    目的分析门诊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为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效率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收治的86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菌的分布、血清型、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占55.81%,20~40岁年龄占比最高为40.70%,有25.58%的患者出现了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性症状。采集的样本中共检出10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8株占93.33%,以沙门菌、志贺菌为主,沙门菌以鼠伤寒型、肠炎型为主;志贺菌以宋内Ⅰ型为主;革兰阳性菌7株占6.67%,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以O3∶K6血清型为主,占62.5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O126血清型为主,占42.86%;金黄色葡萄球菌以SEA血清型为主,占57.14%。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氯霉素、氨曲南的耐药率较低;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唑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的耐药株数较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株数较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耐药株数较多。结论沙门菌和志贺菌仍然是导致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具有一定的检出率,志贺菌等菌种的耐药性较强,临床医生应依据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1年15期 v.31 2241-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4 ]
  • 炎症性肠病艰难梭菌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特点

    吴丹娜;陈朝聪;李桂女;余华军;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艰难梭菌(CDI)感染危险因素、耐药性特点及毒素蛋白A/B表达。方法选择儋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为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CDI感染将其分为CDI组和非CDI组。通过电子病历调查的方式统计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临床类型、严重程度、近1月应用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和查尔斯共病指数评分。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DI阳性情况。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近1月应用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查尔斯共病指数评分是影响IBD合并CD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6株临床分离的CDI对替加环素、甲硝唑、万古霉素耐药率均为0,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莫西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0.00%、96.15%、3.85%、42.31%;26株检出艰难梭菌共包括产毒菌24株,检出率92.31%,其中毒素蛋白A+毒素蛋白B+型20株,毒素蛋白A-毒素蛋白B+型4株,毒素蛋白A+毒素蛋白B-型0株。结论 IBD患者并发CDI感染与近1月应用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查尔斯共病指数评分有关,替加环素、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可用于临床治疗。

    2021年15期 v.31 2246-2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9 ]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新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析

    朱健铭;翁幸鐾;姜如金;吴晋兰;凌莉萍;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19年5月浙江省宁波与杭州两个地区6所医院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98株(非重复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1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0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比较宁波与杭州地区分离株耐药率和耐药基因携带率。结果 9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均<30%,对其余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60.20%~94.90%。宁波分离株对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杭州分离株。98株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3″)-Ⅰ(13/98,13.27%)、ant(2″)-Ⅰ(11/98,11.22%)、aac(6′)-Ⅰb (7/98,7.14%)、aph(3′)-ⅩⅤ(4/98,4.08%)、aac(6′)-Ⅱ(3/98,3.06%),和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10/98,10.20%)。宁波分离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2″)-Ⅰ、ant(3″)-Ⅰ、aph(3′)-ⅩⅤ和rmtB检出率高于杭州分离株。25株菌检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5/98,25.51%),其中15株携带2种及以上耐药基因,10株携带1种耐药基因。10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MIC均≥256μg/ml。耐药基因携带模式共有6种,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相符。结论携带ant(3″)-Ⅰ、ant(2″)-Ⅰ、aac(6′)-Ⅰb、aph(3′)-ⅩⅤ、aac(6′)-Ⅱ、rmtB基因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2021年15期 v.31 2251-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4 ]
  • 丙泊酚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肾功能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刘徐;张杰杰;葛建林;顾毅;缪娟娟;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肾功能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泊酚组、LY294002P组、丙泊酚+LY294002P组,检测各组大鼠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半胱氨酸抑制素C(CysC)、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丙泊酚组、LY294002P组、丙泊酚+LY294002P组的Scr、BUN、CysC、LDH、MDA、TNF-α、IL-6、IL-1β、肾组织凋亡指数、Cleaved-Cas-3、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SOD、GSH-Px含量和Bcl-2、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丙泊酚组、丙泊酚+LY294002P组Scr、BUN、CysC、LDH、MDA、TNF-α、IL-6、IL-1β、肾组织凋亡指数、Cleaved-Cas-3、Bax蛋白水平降低(P<0.05),SOD、GSH-Px含量和Bcl-2、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LY294002P组Scr、BUN、CysC、LDH、MDA、TNF-α、IL-6、IL-1β、肾组织凋亡指数、Cleaved-Cas-3、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SOD、GSH-Px含量和Bcl-2、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丙泊酚组相比,丙泊酚+LY294002P组Scr、BUN、CysC、LDH、MDA、TNF-α、IL-6、IL-1β、肾组织凋亡指数、Cleaved-Cas-3、Bax水平升高(P<0.05),SOD、GSH-Px含量和Bcl-2、p-PI3K/PI3K、pAKT/AKT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大鼠肾功能损伤,可能与降低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2021年15期 v.31 2256-2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支气管哮喘患者补体表达水平及意义

    孙京焕;张节平;王硕莹;吴文娟;李娜;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补体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8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24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按照患者是否并发哮喘分为单纯肺炎组、哮喘肺炎组;同期选择在医院进行查体的50名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患者临床症状与生命质量进行评估,测定血常规及相关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肺炎组与哮喘肺炎组患者喘息、咳嗽、胸闷、呼吸急促、睡眠障碍、容易疲劳、情绪焦虑、夜间发作严重临床症状中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肺炎组的生命质量评分低于单纯肺炎组,炎症细胞比例、氧化应激反应相关因子高于单纯肺炎组,补体C3a、C5a激活水平高于单纯肺炎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否诱发支气管哮喘,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金属蛋白酶9、补体C3a表达水平有关。

    2021年15期 v.31 2262-2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6 ]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慢性心力衰竭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张琮;赵佩;张占海;张清会;黄柳;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20年9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41例CHF合并MP感染患者为CHF合并MP组,以同期医院收治的41例单纯CHF患者为CHF组。入组第2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所有患者的心功能;检测血白细胞(WB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结果 CHF合并MP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CHF组(P<0.05),血清心功能相关指标CK-MB、LDH、cTnI和NT-proBNP水平高于CHF组(P<0.05),免疫炎症相关指标WBC、IL-6、TNF-α、CRP和PCT水平高于CHF组(P<0.05);TLR4、NF-κB和TNF-αmRNA高于CHF组(P<0.05),TLR4、NF-κB和p-IκB蛋白水平高于CHF组(P<0.05)。结论 MP感染可以激活TLR4/NF-кB信号通路表达,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加重CHF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

    2021年15期 v.31 2267-2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1 ]
  • 多药耐药基因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脑卒中伴Hp感染患者抗Hp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袁秀梅;许微微;宋婷婷;李乔;曲治权;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脑卒中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抗Hp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的172例脑卒中伴Hp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均行7 d抗Hp治疗。检测研究组患者MDR1 C3435T基因分型及其治疗后的Hp根除率,并统计其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同期收治于医院的脑卒中未伴发Hp感染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对脑卒中患者伴发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有慢性胃炎史和胃溃疡史是脑卒中患者伴发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172例患者脑卒中伴Hp感染患者中MDR1 C3435T基因30.23%为C/C型,48.84%为C/T型,20.93%为T/T型;治疗后,86.05%患者Hp根除成功,13.95%Hp根除失败;75.00%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25.00%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Hp根除成功组中MDR1 C3435T的T/T基因型患者占比低于Hp根除失败组,且T/T型患者Hp根除率低于C/T型(均P<0.05);NIHSS评分减少≥46%组中MDR1 C3435T的T/T基因型患者占比低于NIHSS评分减少<46%组,且T/T型患者在NIHSS评分减少≥46%组中的占比低于C/C型(均P<0.05)。结论脑卒中伴Hp感染患者的MDR1 C3435T的T/T基因型可能导致患者治疗后Hp根除失败和神经功能改善不佳。

    2021年15期 v.31 2272-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9 ]
  • 外周血CXCR1/CXCR2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尿路感染易感性

    吉新新;张晓辉;姜碧云;倪姗姗;苏莉;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与外周血CXC趋化因子受体1(CXC chemokine receptor 1,CXCR1)/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青岛市中医医院针灸科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为脑卒中后继发尿路感染患者62例为UTI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电子病历收集其一般资料。针对CXCR1基因rs2234671位点、CXCR2基因rs1126579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合成后,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其基因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XCR1、IL-8、CXCR2水平。结果 UTI组CXCR1基因rs2234671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58%、38.71%,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XCR2基因rs1126579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XCR1基因rs2234671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为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CXCR2基因rs1126579位点无关。UTI组血清IL-8、CXCR1、CXCR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与携带CXCR1基因rs2234671位点有关,C等位基因为易感基因,与CXCR2基因rs1126579位点无关。

    2021年15期 v.31 2277-2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2 ]
  • UPEC尿路感染外周血NLRP3和NLRC4及下游细胞因子水平

    刘玉霞;尹雁丽;冯涛;朱磊;付子乾;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患者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核效应蛋白4(NLRC4)及其下游细胞因子水平。方法选择邢台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9月-2019年12月进行手术并在术后发生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尿路感染患者5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体检健康人50名作为对照组。术后收集中段尿进行病原培养,对UPEC耐药特点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NLRP3、NLRC4在mRNA上的相对表达,结果计算采用2~(-ΔΔct)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 50株检出的UPEC对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磷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44.00%、16.00%、2.00%、12.00%,40.00%;研究组NLRP3、NLRC4 mRNA和血清IFN-γ、IL-6、IL-8、MC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反复发作组NLRP3、NLRC4 mRNA和血清IFN-γ、IL-6、IL-8、MCP-1水平高于非反复发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3和NLRC4所参与的细胞焦亡过程可能影响了UPEC致尿路感染的进程,对于复发感染有一定影响,但与耐药性出现无关。

    2021年15期 v.31 2282-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20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陈豫贤;于淑君;姜正明;代聚平;裴晓宁;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病原学特征及不良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2例IE患者临床资料,分析IE患者病原学分布与耐药特点、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例IE患者血培养阳性126例,血培养阳性率为62.38%,分离鉴定病原菌1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9株、革兰阴性菌26株、真菌3株;草绿色链球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无耐药性,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5.52%、37.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90 g/L)、心功能Ⅲ~Ⅳ级、风湿性心脏病以及栓塞是IE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介入治疗是IE患者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IE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种为主,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严重贫血、心功能Ⅲ~Ⅳ级、风湿性心脏病、栓塞可增加IE患者不良预后风险。

    2021年15期 v.31 2287-2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3 ]
  • 病毒性心肌炎易感性与CAR和MMP基因多态性关系

    孙俊杰;郑秀花;张彩霞;张来军;刘璟春;

    目的分析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AR)和基质金属酶(MMP)基因多态性与病毒性心肌炎(VM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9年11月于安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VMC患者149例作为VMC组,选择同期体检的6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CAR-968G/A、MMP-2 C1306T和MMP-9 C1562T位点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三者基因多态性与VMC的关系。结果 VMC组CAR-968G/A位点AA、AG、GG基因型及MMP-2 C1306T、MMP-9 C1562T位点CC、CT、TT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C组CAR-968G/A位点A、G等位基因,MMP-2 C1306T位点C、T等位基因以及MMP-9 C1562T位点C、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隐性模式下,VMC组CAR-968G/A位点AA+AG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G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显性模式下,VMC组MMP-2 C1306T位点CC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CT+TT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VMC组MMP-9 C1562T位点CC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CT+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R-968G/A、MMP-2 C1306T、MMP-9 C1562T基因多态性可增加VMC患病风险。结论 CAR-968G/A、MMP-2 C1306T、MMP-9 C1562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VMC易感性有关。

    2021年15期 v.31 2291-2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8 ]
  • TNIP1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的关联性

    吴小冬;朱学雷;方修移;杨沿浪;

    目的探究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为LN的患者105例,并募集同期体检正常者56名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肘部静脉血5 ml,选取位于TNIP1基因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7708392、rs10036748及rs13168551),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检测患者基因类型,分析TNIP1基因多态性与LN易感性、临床特征、免疫制剂疗效及感染风险的关系。结果 LN组和对照组TNIP1基因多态性rs7708392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是否有血液系统损伤、抗ds-DNA是否阳性、抗心磷脂抗体是否阳性的患者rs770839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血液系统损伤患者rs10036748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效果、感染情况的LN患者rs7708392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IP1基因rs7708392位点多态性可能参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与其易感性、临床表现、免疫制剂疗效及感染风险密切相关。

    2021年15期 v.31 2297-2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 ]
  •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17/Treg平衡改变及IL-17A与IL-17F多态性的关系

    章婧;孙振燕;郑建峰;包建政;周奥;徐婷婷;杨丽;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改变及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7F(IL-17F)多态性分析。方法选择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皮肤病性病科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梅毒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梅毒血清状态分为血清固定组(n=37)和血清转阴组(n=5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h17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Treg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对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和IL-17F基因rs763780位点进行扩增,通过测序确定分型结果。结果血清固定组患者血清IL-17、IL-17/IFN-γ水平低于血清转阴组,IFN-γ水平高于血清转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7A rs2275913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A基因rs2275913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IL-17、IFN-γ、IL-17/IFN-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型患者IL-17、IL-17/IFN-γ水平低于GG型和GA型,IFN-γ水平高于GG型和GA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明显的Th17/Treg失衡,其机制可能与IL-17A rs2275913位点突变有关,但与IL-17F rs763780位点无关。

    2021年15期 v.31 2303-2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1 ]

论著_外科感染研究

  • 载脂蛋白E及MASP-2基因多态性与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易感性关系

    杨娜;石雨;周丽丽;曹晓芳;王莉;黄静;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及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2(MASP-2)基因多态性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武汉市普仁医院诊治的1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检测两组样本APOE和MASP-2的基因多态性,分析APOE和MASP-2的基因多态性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126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43例发生肺部感染,占34.13%;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入院时GC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APOE等位基因ε3分布频率低于未感染组,而等位基因ε4的分布频率则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MASP-2基因位点rs72550870基因型AA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OE等位基因ε4和MASP-2位点rs72550870基因型AA和等位基因A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P<0.001)。结论 APOE和MASP-2的基因多态性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易感性密切相关,其中APOE等位基因ε4和MASP-2位点rs72550870基因型AA和等位基因A的存在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增高的影响因素。

    2021年15期 v.31 2308-2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4 ]
  • CD64指数联合淀粉样蛋白A对重症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诊断价值

    张明;魏剑波;黄志刚;张喜兵;彭丽佳;

    目的分析外周血CD64指数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重症颅脑外伤(STBI)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为提高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0年7月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50例STBI合并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50例STBI患者未合并颅内感染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3 d时的外周血CD64指数、SAA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感染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术前意识障碍、多次手术、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比例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外周血CD64指数、SAA水平分别为(2.55±0.80)和(42.21±16.40)mg/L,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TBI术后颅内感染与外周血CD64指数、SAA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64指数、SAA水平诊断STBI术后颅内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0.789、0.714,当将二者进行联合检测时,AUC~(ROC)为0.90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0和0.900。结论 STBI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可于术后早期出现外周血CD64指数和SAA水平的升高,对于STBI术后颅内感染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联合检测时可提升诊断效率。

    2021年15期 v.31 2313-2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0 ]
  • 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干预效果及IL-10和TNF-α水平影响

    姚鹏;田界勇;李道航;陶一勤;邓伟明;

    目的分析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91例、PCIA组68例。所有患者均行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干预,PCIA组行自控静脉镇痛干预,PCEA组患者行自控硬膜外镇痛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0.5 h(T1)、切皮后1 h(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时间点机体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应激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_3~+、CD_4~+、CD_8~+水平及CD_4~+/CD_8~+比值及IL-10、TNF-α水平变化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T2时间点GH、Cor、PRL、IL-10、TNF-α水平均升高,T3、T4、T5时间点GH、Cor、PRL、IL-10、TNF-α水平逐渐降低,且PCEA组GH、Cor、PRL、IL-10、TNF-α水平低于PCIA组(P<0.05)。与T1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T2时间点CD_3~+、CD_4~+水平、CD_4~+/CD_8~+值均降低,T3、T4、T5时间点CD_3~+、CD_4~+水平、CD_4~+/CD_8~+值逐渐升高,且PCEA组CD_3~+、CD_4~+水平、CD_4~+/CD_8~+值高于PCIA组(P<0.05)。与PCIA组相比,PCEA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降低(P<0.05)。PCE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3.30%低于PCIA组14.71%(P<0.05)。结论与PCIA相比,PCEA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及IL-10、TNF-α异常变化,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2021年15期 v.31 2318-2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 ]
  • 胃部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药物敏感性

    李国梁;李亚楠;潘志坚;柴立新;杜成俊;

    目的分析胃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1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胃肠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268例胃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检测并研究胃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5 kg/m~2及糖尿病史是胃部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15例胃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检出22株病原菌,其中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吩的耐药性最高,10株大肠埃希菌共有10株出现耐药,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低,未出现耐药。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以及美罗培南耐药性最低,未出现耐药,对阿莫西林耐药性最高,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出现耐药。结论合并有糖尿病史、高龄以及肥胖的胃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感染时大肠埃希菌对于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有效防治措施。

    2021年15期 v.31 2323-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5 ]
  • 白细胞介素-6及肝素结合蛋白与降钙素原预测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的价值

    付明月;窦炜;李万瑀;李绥邦;孙海珍;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 HB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合并腹腔感染的价值,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的535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腹腔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入院当日的血清IL-6、HBP、PCT水平。结果有191例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感染率为35.7%。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及合并糖尿病、低氧血症、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比例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入院当日的血清IL-6、HBP、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HBP、PCT水平预测AP合并腹腔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 AUC~(ROC))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0.777、0.739、0.765,在Cutoff值下,灵敏度分别为0.424、0.397、0.408,特异度分别为0.753、0.802、0.788,三种血清指标联合检验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6和0.741。结论合并腹腔感染的AP患者在入院早期可出现血清IL-6、HBP、PCT水平的升高,这三个指标在预测感染方面均具有一定价值,将其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灵敏度。

    2021年15期 v.31 2327-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9 ]
  •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危险因素及外周血炎症指标预测价值

    韦艳萍;黄勤英;廖帅;李桂迎;黄霞;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外周血炎症指标对患者继发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入院就诊的147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继发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患者入院时检测外周血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毒素(E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对于SAP患者继发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SAP患者中53例出现继发感染,感染率为36.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和血流感染多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0岁、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11分、机械通气时间≥6 d、胃肠道障碍时间≥7 d、合并低氧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SAP患者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患者入院时外周血PCT、hs-CRP、ET、WBC及NLR水平均高于无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PCT、hs-CRP、ET、WBC及NLR单独及联合预测的AUC分别为0.862、0.865、0.821、0.721、0.807和0.989,其中联合检测AUC高于各项单项检测(P<0.05)。结论 SAP患者继发感染与年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胃肠道障碍、低氧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因素相关;外周血炎症指标PCT、hs-CRP及ET可作为SAP患者是否继发感染的预测指标。

    2021年15期 v.31 2332-2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71 ]
  • 艰难梭菌感染对大肠癌癌组织中SOX2与CDX2及HNF4α表达的影响

    李玉花;黄顺仙;金顺姬;金莲花;李德龙;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感染对大肠癌癌组织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CDX2)、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收治的258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103例大肠腺瘤患者(大肠腺瘤组)以及150名无胃肠道病史的中老年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培养与鉴定,比较三组的艰难梭菌感染率。采集大肠癌组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结肠镜活检的肠腺瘤组织、健康对照组结肠镜活检的正常肠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三组的SOX2、CDX2、HNF4α阳性表达率。结果大肠癌组艰难梭菌感染率为13.18%,高于大肠腺瘤组3.88%与健康对照组0(P<0.05)。大肠癌组中SOX2阳性表达率为62.40%,高于大肠腺瘤组19.42%与健康对照组0(P<0.05)。大肠癌组中CDX2、HNF4α阳性表达率为32.95%和35.27%,低于大肠腺瘤组81.55%和67.96%、健康对照组93.33%和88.67%(P<0.05)。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癌癌组织SOX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c=0.362,P<0.05)。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癌癌组织CDX2、HNF4α阳性表达呈负相关(c=-0.441,c=-0.398,P<0.05)。SOX2阳性表达、CDX2阳性表达、HNF4α阳性表达与感染艰难梭菌有相关性(P<0.05)。结论艰难梭菌感染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机制可能是艰难梭菌影响SOX2、CDX2、HNF4α的表达。

    2021年15期 v.31 2337-2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前列腺增生术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关系

    厉波;胡明森;高兴超;焦光娟;宋景国;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6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统计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按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及VDR基因启动子Fok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筛选前列腺增生术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探究VDR启动子FokI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前列腺增生术后医院感染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1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5例,感染率为23.33%;其中泌尿系统感染30例占85.71%,呼吸系统感染3例占8.57%,消化系统感染2例占5.71%;共检出病原菌6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1.97%;感染组携带ff基因型及f等位基因频率所占比例高于非感染组(P<0.05);年龄、合并糖尿病、前列腺大小、术前导尿、灌洗液温度、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VDR Fok I位点基因型分布均为前列腺增生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术者操作年限为其保护因素。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医院感染风险大,高龄、合并糖尿病、前列腺体积大、术前导尿、灌洗液温度偏低、手术时间长、留置尿管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及携带VDR启动子FokI位点ff基因型均为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需积极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强化临床护理。

    2021年15期 v.31 2342-2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8 ]
  • 乳腺癌化疗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血清微小RNA表达谱

    徐瑞凤;樊涛;侯士于;孙燕;徐海丽;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血清微小RNA(miRNA)表达谱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化疗且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乳腺癌患者102例,纳入肺部感染组,另随机选取49例同期在医院接受化疗期间且未发生感染性疾病,年龄与肺部感染组相匹配的乳腺癌患者纳入未感染组;应用Solexa平台测序分析两组血清miRNA表达谱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验证血清特异性miRNA;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特异性miRNA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较未感染组,肺部感染组有19个miRNA表达上调,24个miRNA表达下调,其中表达倍数上调或下调2倍以上miRNA 7个,分别为has-miR-18b-3p、has-miR-146a、has-miR-155、has-miR-125b、has-miR-3195、has-miR-53、has-miR-16-5p; qRT-PCR法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高通量测序结果有效;7个差异化表达miRNA中,miR-18b-3p预测乳腺癌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值(AUC)最高,以2.351为miR-18b-3p相对表达量cut-off,其预测乳腺癌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16%、100.00%。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的血清miRNA表达谱存在特异性变化,其中特异性miR-18b-3p可作为此类患者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因子。

    2021年15期 v.31 2347-2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 鼻咽癌血清学抗体及EBV-DNA水平与病理分期的关系

    庄楚璇;黄志伟;邱淑妹;吴艳妹;季明芳;李付贵;

    目的探究鼻咽癌患者血清学抗体及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水平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512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临床资料,并收集82例同期入院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非鼻咽癌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外周血EBV-DNA及Rta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Rta-Ig G)、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VCA-Ig A)、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A-Ig A)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DNA及Rta-Ig G、VCA-Ig A、EA-Ig A水平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DNA及Rta-Ig G、VCA-Ig A、EA-Ig A水平与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外周血EBV-DNA及Rta-Ig G、VCA-Ig A、EA-Ig 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鼻咽癌组(P<0.05)。TNMⅠ期者Rta-Ig G吸光度低于Ⅱ~Ⅳ期者(P<0.05);不同TNM分期者外周血EBV-DNA、VCA-Ig A、EA-Ig A水平比较,均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P<0.05)。TNMⅠ~Ⅱ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DNA、VCA-Ig A、EA-Ig A水平均低于TNMⅢ~Ⅳ期患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外周血EBV-DNA、VCA-Ig A、EA-Ig A水平对TNMⅢ~Ⅳ鼻咽癌期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90、0.726、0.816,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1.82×10~4 copies/ml、1∶56.32、1∶26.17。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EBV-DNA>1.82×10~4 copies/ml、VCA-Ig A滴度<1∶56.32、EA-Ig A滴度<1∶26.17均为导致中晚期鼻咽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88、2.514、3.459,P<0.05)。结论外周血EBV-DNA及Rta-Ig G、VCA-Ig A、EA-Ig A等抗体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TNM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对判断鼻咽癌病情进展有积极作用,可纳入鼻咽癌体检筛查项目。

    2021年15期 v.31 2352-2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0 ]
  • 青光眼术后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危险因素

    林尤佳;蒋能;陈杨;蒋伟鹏;卢珊珊;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患者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513例青光眼术后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将其分为并发组(n=17)和未并发组(n=496)。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术后1 d的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对影响青光眼术后患者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1 d,并发组血清G-CSF、MCP-1、sIL-2R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男性、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术中同步白内障手术、既往滤过手术≥1次、伴有糖尿病以及血清G-CSF、MCP-1、sIL-2R水平偏高是青光眼术后患者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OR=3.771、6.574、8.960、18.885、15.445、39.241、1.145、1.190、1.324,P<0.05)。结论血清G-CSF、MCP-1、sIL-2R在青光眼术后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呈高表达,且青光眼术后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与患者年龄≥60岁、男性、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术中同步白内障手术、既往滤过手术≥1次、伴有糖尿病及G-CSF、MCP-1、sIL-2R水平偏高有关,临床应当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以防止青光眼术后患者并发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

    2021年15期 v.31 2358-2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9 ]

论著_妇儿感染研究

  • 外周血IL-6 rs1800796基因多态性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关联性

    薛万兴;林元;王慧;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 rs1800796基因多态性与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并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 C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20年9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0例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产妇为CA组,选择同期医院进行分娩的PROM产妇50例和正常分娩产妇50例分别作为非CA组和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olymerase chain amplification reaction, PCR)检测IL-6基因在DNA上的表达,通过测序确定分型结果。常规分离血清后,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和IL-6水平。结果 CA组、非CA组产妇G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60.00%、70.71%)高于对照组,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18.57%、29.29%)低于对照组(P<0.05);CA组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非CA组(P<0.05);CA组携带GG型产妇血清IL-6、CRP、PCT及产后2 h出血量高于GC/CC型(P<0.05);在显性模型、纯合模型和加性模型下,CA发病风险均升高(P<0.05)。结论 IL-6基因rs1800796位点基因型GG增加本地区产妇CA易感性,但无法预测PROM和CA发生时间,该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1年15期 v.31 2362-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Th1/Th2、Th17/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

    蒋伟民;李林江;孙少青;赵星;江欣星;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不明原因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接受IVF-ET助孕的不明原因RIF患者100例作为RIF组,均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测定HCMV-IgM、HCMV-IgG抗体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ROR-γt、Foxp3 mRNA表达,采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计算IFN-γ/IL-10、IL-17/TGF-β1比值,与同期收治移植后成功妊娠女性30例(成功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别;RIF组按是否发生HCMV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Th1/Th2、Th17/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探究HCMV感染与RIF患者Th1/Th2、Th17/Treg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RIF组HCMV阳性率29.00%高于成功组3.33%(P<0.05);RIF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γt高于成功组,血IL-17、IFN-γ、IFN-γ/IL-10比值、IL-17/TGF-β1比值高于成功组(P<0.05),Foxp3 mRNA及TGF-β1低于成功组(P<0.05);感染组ROR-γt mRNA、IL-17、IFN-γ、IFN-γ/IL-10比值、IL-17/TGF-β1比值高于非感染组(P<0.05),Foxp3 mRNA、IL-10和TGF-β1低于非感染组(P<0.05);HCMV阳性率与Th1/Th2、Th17/Treg均呈正相关(r=0.595、0.640,P<0.05)。结论不明原因RIF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率较高,伴HCMV感染患者Th1/Th2、Th17/Treg比值更高,向Th1、Th17免疫漂移更明显,整体免疫抑制程度更高,可能是造成胚胎移植排斥的重要原因。

    2021年15期 v.31 2367-2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7 ]
  • 儿童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BH4、S1P、NPT表达差异及意义

    周东胜;徐英;杨志英;赵璇;张燕;王广君;

    目的分析四氢生物蝶呤(BH4)、1-磷酸鞘氨醇(S1P)、新蝶呤(NPT)在细菌性及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102例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胜利医院儿科就诊的脑膜炎患儿,将其根据临床诊断的不同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组(43例)、病毒性脑膜炎组(5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脑脊液BH4、S1P、NPT水平,分析细菌性及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各类病原构成比,并分析脑脊液中BH4、S1P、NPT水平检测对细菌性、病毒性脑膜炎鉴别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住院时间长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为32.56%,其次为结核杆菌、大肠埃希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以肠道病毒占比最高为74.58%,其次为单纯疱疹病毒。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BH4、S1P水平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而NPT水平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BH4、S1P、NPT单独鉴别诊断中,S1P的特异性为86.44%,高于BH4 59.32%、NPT 71.19%及BH4+NPT+S1P 52.54%(P<0.05);BH4、S1P、NPT联合诊断对细菌性、病毒性脑膜炎鉴别的灵敏度为93.02%,高于BH4、S1P、NPT单独鉴别诊断的67.44%、69.77%、76.74%(P<0.05)。结论脑脊液BH4、S1P在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中表达水平较高,NPT表达水平则较低,且BH4、S1P、NPT水平变化不受患儿年龄的影响,其中,BH4、S1P水平变化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较高,而NPT水平变化则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较高,但BH4、S1P、NPT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进而提高对细菌性、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1年15期 v.31 2372-2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1 ]
  • 病毒感染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重塑及气道反应与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王培;沈雪锋;沈昊;孔令军;缪鑫霞;钮文思;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病毒感染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重塑、气道反应和分泌液中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及吴江区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类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流感病毒组(IFV)10例、副流感病毒组(PIV)1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组(RSV)20例和腺病毒组(AV)20例,病毒检测阴性18例。比较各组患儿气道重塑指标:气道腔面积(AI)、气道横截面积(AO)、气道壁面积(WA)、气道壁厚度(WT);比较各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高峰呼气流速(PEF)水平;比较各组气道分泌液中免疫相关的因子(FEER)、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辅助T淋巴细胞1(Th1)和辅助T淋巴细胞2(Th2)的细胞百分比。结果病毒检测阳性组AI、AO、WA、WT均高于病毒检测阴性组(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组和腺病毒组FVC、FEV_1和PEF水平均低于流感病毒组、副流感病毒组和病毒检测阴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感染主要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不同类型病毒感染对哮喘患儿分泌液中免疫微环境影响无差异;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会显著升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

    2021年15期 v.31 2377-2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9 ]
  • 乌兰察布地区儿童急性支气管哮喘呼吸道病毒感染及临床特征

    张国英;娄玉华;张彤;闫桂青;梁莹;

    目的探讨乌兰察布地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儿童病毒感染现状和气道炎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乌兰察布医专附属医院儿内科收治的150例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儿童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病毒感染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感染病毒分布差异,分析病毒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基线资料、气道炎症[诱导痰C-反应蛋白(CRP)、血清CRP、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关系,评估炎症因子预测患儿病毒感染的效能。结果 1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共检出110株病毒,阳性率73.33%,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合并病毒感染患儿<3岁RSV检出率最高(P<0.05),>3岁者鼻病毒(HRV)检出率最高(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病毒感染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VC、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痰CRP、血清CRP、血清PCT、WBC及NLR水平与单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CRP、血清CRP、血清PCT及NLR均是预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生病毒感染的有效指标(P<0.05)。结论 RSV和鼻病毒(HRV)感染是乌兰察布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病毒感染会加重患儿气道炎症,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可为病毒感染诊治提供信息。

    2021年15期 v.31 2382-2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3 ]
  • 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及脑脊液SAA和NYP表达及与脑损伤关系

    张志颖;赵云红;代玥;周俊;张翔;

    目的探讨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及脑脊液淀粉样蛋白A(SAA)、神经肽Y(NYP)表达及与脑损伤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79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n=31)和无脑损伤组(n=48),统计两组外周血、脑脊液SAA、NYP表达、脑干反应阈值,Spearman分析两者间及与脑损伤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预测重型手足口病脑损伤价值。结果脑损伤组外周血、脑脊液SAA、NYP水平及脑干反应阈值高于无脑损伤组(P<0.05);脑干反应阈值与外周血、脑脊液SAA、NYP水平呈正相关(P<0.05);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脑损伤与外周血、脑脊液SAA、NYP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脑脊液SAA预测脑损伤价值的AUC>脑脊液NYP>外周血NYP>外周血SAA,当其临界值为860.16 mg/L时,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61.29%、87.50%。结论重型手足口病脑损伤患儿外周血及脑脊液SAA、NYP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且各指标对脑损伤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以脑脊液预测价值更优。

    2021年15期 v.31 2387-2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9 ]

论著_感染管理研究

  • 重症监护室老年肺部感染病原学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强珂皎;潘华;王静;刘河静;尚晋;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老年患者805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鉴定感染组患者病原菌种类。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呼吸机使用情况、气管切开情况、血管内插管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将上述临床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回归模型预测价值进行检测。结果 805例ICU老年患者中,有108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3.42%;有93例(86.11%)患者的细菌培养为阳性,共分离出10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为62.86%,革兰阳性菌占30.48%,真菌占6.67%。多元Logsitic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119,P=0.003)、有糖尿病史(OR=2.187,P=0.001)、气管切开(OR=2.459,P<0.001)、联合使用抗菌药物≥2种(OR=1.588,P=0.049)、住院时间≥20 d(OR=2.719,P<0.001)均为影响老年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的表达式为P=1/[1+e~(-(-0.434+0.751×(年龄)+0.783×(糖尿病史)+0.900×(气管切开)+0.462×(联合使用抗生素≥2种)+1.000×)~((住院时间)))],Hosmer-Lemeshowχ~2=11.366,P=0.182;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预测肺部感染的AUC为0.740,95%CI为0.688~0.792。结论 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较少;多因素Logsitic回归模型对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临床可通过对ICU老年患者上述危险因素重点监测并加以干预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2021年15期 v.31 2391-2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5 ]
  • 人工流产术后系统健康教育预防感染效果

    苏茜;苏明;

    目的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对人工流产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永康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150例人工流产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口头教育,试验组采取系统健康教育干预,均为期2周,观察干预后两组依从性、认知度、感染发生率、阴道清洁度、病原菌构成比、心理状态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依从性、认知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感染的总发生率为21.33%,低于对照组的3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道清洁度优于对照组(P<0.05);送检标本共分离出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60.29%,革兰阳性菌23株占33.82%,真菌4株占5.88%;试验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应用于人工流产后有助于提高流产患者知识认知度和依从性,严格遵守医嘱预防术后感染,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感染程度也相对较轻。

    2021年15期 v.31 2396-2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2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稿约

    <正>《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办的全国性医院感染学学术性期刊。本刊为半月刊,每期160页。刊号为:ISSN 1005-4529,CN 11-3456/R。1本刊文稿内容本刊辟有"实验研究"、"临床抗感染研究"、"内科感染研究"、"外科感染研究"、"妇儿感染研究"、"感染管理研究"、"技术方法"、"综述"等栏目,欢迎投稿。

    2021年15期 v.31 2238-2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征订

    <正>《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助您事业成功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了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欢迎征订《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发行的最早从事医院感染理论学术交流的国家级正式刊物;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办的医院感染学理论与应用性刊物;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必备的专业刊物。

    2021年15期 v.31 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下载本期数据